本刊2015年第6期刊文《“无善无恶心之体”:船山与阳明关于心学的智性对话》获《新华文摘》2016年第8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文章导读:船山对王学的批判便直接关联着人禽之辩、夷夏之辩以及正统与异端之辩。辟异端的做法基于一种幻相:我们的手中掌握着真理。相形之下,智性对话最大的期许,则是真理在对话中到来并掌握我们。围绕“无善无恶心之体”建构船山与阳明关于心学的智性对话。船山批评心之体没有善事恶事的分别,虚而不实。船山在王学流弊已充分展现之后对虚寂的这一批评多多少少呼应了阳明及绪山在王学流衍之前对虚寂的批评。另一方面,船山对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误解,在语义层面,乃是错把“超越”或“无所谓”意义上的“无”解为“没有”;与此相应,则是没有注意到体用两个层面、或者说先天本体与后天经验之间的区分,误将本体层面的“心之体”放置到具体的事质层面加以理解。相形之下,王畿对心意关系的理解,同样没有注意到体用两个层面、或者说先天本体与后天经验之间的区分,但他的问题不是误将本体层面的心体下降到具体的事质层面,而是误将事质层面的意提升到先天本体层面。
全文链接:“无善无恶心之体”:船山与阳明关于心学的智性对话 - 中国知网 (cnki.net)